1198域名站(www.1198.cn)2015年12月18日消息,昨日,在乌镇举办的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上迎来多位互联网重量级人物,有“互联网之父”之称的罗伯特·卡恩、奠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“二钱”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钱华林研究员、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(ICANN)总裁法迪·切哈德等。
在博览会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的展位上他们共同获赠了属于自己的中文域名邮箱。
75岁的钱华林拿起一份制作成“罗伯特@互联网.中国”字样的纸板,交到77岁的罗伯特·卡恩手中。两位科学家紧紧握手,留下合影。
以罗伯特·卡恩为主发明的TCP/IP协议,又名网络通讯协议,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、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,而钱华林是中国互联网事业的重要开创者,正是他的工作使中国在1994年实现了全面接入互联网。
他多年来致力于实现域名的多语种、国际化。域名就是互联网上的门牌,电子邮件地址则是一种关键的域名应用。推广中文域名,就是要让“。中国”这样的域名形式变得和“.cn”同样有效——包括使英文字符“.”和中文句号“。”等效。由中国牵头的域名国际化工作,还将使更多的非拉丁字母拥有其域名。
经多年努力,2010年10月30日,ICANN正式宣布,国际互联网今后可使用中文、俄文、阿拉伯文、韩文等非拉丁字母文字注册域名。在2012年6月19日上午10时,钱华林用“钱华林@中科院。中国”这个邮箱地址向北京、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、德国等多个地方的互联网专家发出了电子邮件,这是首封跨越全球的国际化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。这位入选“互联网名人堂”的著名科学家当天受邀担任赠送邮箱的嘉宾。
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(IETF)国际化域名工作组首任联合主席庄振宏说,在推广“。中国”遇到的难题中,30%是技术问题,70%是体制机制问题,等于重新制定游戏规则,需要经过漫长、艰难的谈判。
钱华林表示,域名的多语种和国际化是互联网普及后的必然要求。“起初,使用互联网的基本上是各国知识精英,只有英文也没有问题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,他们不谙英文,就会觉得现有的域名难认、难记。”钱华林说,“域名就是招牌。我见过许多很有名的中国企业,不得不注册一个英文域名,结果客户上网时就认不出它来了。在俄罗斯、德国等许多国家,企业和民众都有多语种域名的需求。”
现在,中国多家大学、媒体和大型企业都申请注册了中文域名。
庄振宏表示,看好中文域名的市场前景,相信将有更多机构和网民注册中文域名。